石雕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石雕厂家
热门搜索: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案例

目前我国何时能迎来机器人20时代

发布时间:2021-07-17 03:14:24 阅读: 来源:石雕厂家

我国何时能迎来机器人2.0时代?

当前的机器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而只是一些自动化设备。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将在未来10年出现,即机器人2.0时代。未来的机器人将是机器人、互联、人工智能的融合,具有感知、决策等更多功能。其中人工智能是实现人机协作的关键,而人工协作只是智能机器人的第一步,实现人机一体才是智能机器人的最终目标。我国应该更多地做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工作,在智能机器人的方向上针对未来即将出现的需求提早布局。

刚刚结束的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从“大块头”的工业机器人到日本的美女仿真机器人、韩国的救援机器人Hubo、儿童教育陪护机器人、医疗护理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等,每一个展台都吸引了众多的关注。

这一热闹的场面正是当前我国机器人行业快速发展的第2写照。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已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市场,56%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在中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达到80万台;到2025年,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26万台,保有量达180万台。机器人产业已经被定义为“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占领的高地。

不过,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非一片坦途。

“在中国制造2025以及强基工程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在蓬勃发展,但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差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协会副理事长、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徐晓兰在发言中指出,比如工业机器人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还是被国外垄断,存在一些卡脖子的零部件;在服务机器人,因为仍处于一个研发的阶段,还没有进入到产业化,所以我们国家庞大的市场还需要更多的应用去推广;同时,我们的产业链条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产业布局;人才方面也存在一些差距。

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未来发展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入机器人高端领域,并引领“中国制造”转型补料:在成形条件中升级已成为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

产业“黄金期”已经到来

随着人口红利渐退,劳动力成本上升,“招工难”已成为传统制造业突出的难题。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开始,我国劳动力市场进入需求大于供给的时代。特别是在产业工人的需求领域,我国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已经达到1.45倍,这意味着技术工人岗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机器换人”已经是从企业到政府不约而同的选择。

“给制造业中心换上‘机械心’不仅仅是为了节省人力,更重要的是提质增效,首先提高生产效率;第二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第三才是解决劳动力,减少人工成本。”哈工大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于振中在本次大会上表示。

他举了一个洁具喷涂的例子:生产马桶有一道工序是喷釉,以前人工操作的时候,成品率只有80%多,也就是说生产一百个马桶就有十几个是废掉的,用了机器人喷涂以后,生产效率比以前人工喷涂提高了3倍,合格率提高到95%,“这给企业带来的创收是不可估量的,一年提高的产品质量节省的资金,买一整套这种设备都用不完。”于振中表示。

事实上,近两年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国正在面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等阻碍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用工荒问题,将中国的劳动力从低端产业解放出来,同时也是提高中国的制造能力、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从机器人产业本身来看,其日益增大的国内市场也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中国每1万个工人拥有的机器人只有36台,比韩国(478台)、日本(374台)、德国(292台)和美国(164台)少很多,这表明未来中国机器人的需求潜力还相当大。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郝玉成在本次大会上表示,中国机器人市场还将有20年以上的增长期,未来机器人的应用将是“厂厂有机器人、家家有机器人”。

不过,有专家指出,虽然我国从2013年开始就成为了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大的国家,并出现了大规模投资机器人产业的热潮,但是国内大多数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上仍处于较低的水平,难以有效发挥机器人的功用。更重要的是,虽然我国机器人市场的增长速度快,占有的市场份额也会越来越大,但国内机器人行业的技术水平仍处于中低端。

产业发展鸿沟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在2014年作出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外公司的相应产量占到了中国国内总销量的70%以上,国内企业仅仅分得不到30%的份额,而且95%的国内企业聚集在机器人产业下游环节,而利润价值最高的上游,如减速机、电机和控制器等分别占机器人成本的35%、10%,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其中,瑞士ABB、日本发那科、日本安川、德国库卡,即被业界认为来自“世界工业机器人四大知名生产厂家”的产品占到了其中的70%左右。

在我国机器人企业缺乏核心技术,高端市场缺乏竞争力的同时,国内机器人产业已出现过剩迹象。目前,国内有机器人制造企业800家8、无损检测仪器(磁粉探伤机、X射线探伤机、γ射线探伤机、超声探伤仪、涡流探伤仪、声发射检测仪等),加上系统集成企业多达2000家,产业集中度不高,在低端呈现“野蛮生长”特征。

有业内人士告诉本报,我国的机器人企业多为加工组装,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当前发达国家和主要企业凭借既有的技术优势,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与国外的差距有进一步被拉大的风险。

“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模式单一,缺乏战略性与全局性,没有看清机器人产业自身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没有提早布局机器人产业2.0时代,还是沿袭传统产业发展老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国外机器人投资建厂。”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联盟创始人兼执行主席、亚洲制造业协会首席执行官罗军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

在他看来,政府通过对购买机器人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补贴的方式,促进传统产业大量使用机器人,一方面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另一方面促进了大量机器人的普及。然而,由于国内机器人企业缺乏竞争力,在大量推广使用中缺乏竞争力,反而被边缘化,进一步挤压国内机器人企业的生存空间。

“目前沿海城市纷纷推进的’机器换人’计划没有将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与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培育有效结合,机器虽然换了人,但当地的机器人产业并没有发展起来。”罗军认为,同时,各地的招商引资只顾眼前利益,当地诞生的新的传统机器人企业,三五年后将再次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在罗军看来,当前发展机器人产业一定要走出“世界工厂”的误区,要积极瞄准机器人产业转型升级新的发展方向,而不要总是步他人后尘,这个方向就是“机器人2.0时代”。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新一代机器人的轮廓已经渐渐清晰。”罗军表示,当前的机器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而只是一些自动化设备。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将在未来10年出现,即机器人2.0时代。在他看来,未来的机器人将是机器人、互联、人工智能的融合,具有感知、决策等更多功能。其中人工智能是实现人机协作的关键,而人工协作只是智能机器人的第一步,实现人机一体才是智能机他们取得竖直排列的碳纳米管森林器人的最终目标。因此,我国应该更多地做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工作,在智能机器人的方向上针对未来即将出现的需求提早布局。

这种看法与@适用范围: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郝玉成的观点不谋而合。

本次大会上,郝玉成在发言中指出,仅仅拥有智能机器人并不等于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企业软件”才是新的智能制造方式。机器人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终端和载体,但机器人也要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等新技术结合,能感知能反馈,才是真正的智能制造。比如此前,有些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只是按人设定的程序作业,并没有人工智能。所以出现过有人在修理机器人的时候,因为忘记关闭电源而受伤。

前不久

“未来的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信息平台、算法平台、操作平台和集成平台,将更为专业化和智能化。”郝玉成说。他认为,机器人智能化的基础是硬件技术的平台化,传统硬件平台的三大自动化装备是数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机器人,而新硬件平台上的智能装备则是机器人、3D打印和智能控制系统。

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
鹤山润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广东鹰皇参茸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