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石雕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用榜样汇聚脱贫攻坚力量看他们是这么干的【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14:26:44 阅读: 来源:石雕厂家

郑二小观察沙棘育苗棚内的温度湿度

郑二小讲解沙棘的挑选技巧

李国建入户了解村民危房情况

岚县地处吕梁山北端,汾河上游,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4镇8乡1个城管委,167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2014年建档立卡共识别贫困人 口 20730 户61054人,贫困发生率36.57%,涉及全县所有行政村。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摆在全县人面前的现实。

岚县县委、县政府迎难而上,带领18万岚州儿女凝心聚力,以决战必胜的信念和决心,打响了让岚县群众感念、岚县历史铭记的脱贫摘帽决胜战。

合力攻坚结出累累脱贫硕果,涌现出一大批可圈可点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时代需要榜样的力量,脱贫攻坚亦需要榜样力量支撑。以榜样为镜,向先进看齐。为集中展现这些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工作干劲和精神风貌,充分发挥脱贫攻坚标兵的示范引领作用,岚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评选出1160名脱贫攻坚标兵、脱贫帮扶标兵、脱贫致富标兵予以表彰奖励宣传,以此激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斗志,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朱爱明:懂农村爱农村,发挥第一书记堡垒作用

“2015年8月,我被县委组织部选派为普明镇马坊村任第一书记。在马坊村工作三年多的时间里,我心里感触颇多。从县直机关一名副科级干部转变为基层农村第一书记,工作环境和对象的不同,使得我身上的压力和责任更重……”在《2018年马坊村工作情况汇报》中,朱爱明这样写道。

朱爱明是岚县文物旅游局副局长,马坊村也是岚县文物旅游局的包扶村。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进驻马坊村,朱爱明发现,由于该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务工作推进艰难,属于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村委办公室很简陋,连张桌子都没有,记笔记只能趴在凳子上写。”初来乍到,马坊村村委的办公条件给朱爱明留下深刻印象,他把这些问题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抓党建成为朱爱明开展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他精心组织策划,从健全组织制度入手,先后完善了党支部的学习、工作、缴纳党费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了党建专栏、村情专栏和财务公开栏。为了改善村委的面貌,他积极向单位领导反映,配齐了办公设备及生活设施,解决了办公室的取暖和住宿问题,使党组织档案建设实现从无到有,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型基层组织硬件水平,为党建工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内外形象也焕然一新。“村委班子风气正,村民致富才能有保证。”朱爱明说。为了扭转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他每月25日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月两次主动入户听取群众意见,村里大小事项都按“545工作法”实施,同时,还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了统一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整体素质。

如今,马坊村墙上标语醒目,会议室制度齐全,村两委班子精神饱满,开会人人到,党课人人讲。“讲团结、顾大局、守纪律、重实干”的氛围逐步形成,党员队伍建设也有了明显改变。

马坊村由1个行政村和3个自然村(马坊村、高家湾、郭家沟和园子沟)组成,共有410户,1296人。多年来,马坊村饮水管网年久失修,因为缺乏资金,人畜饮水一直是困扰该村村民生产生活的一个大难题,解决饮水困难势在必行,于是,朱爱明开始东奔西走于各有关部门,最终,通过十几次的沟通协调,争取到饮水改造工程项目,解决了该村人畜饮难题,新建过滤池1口,安装了净化水设施,并对毁坏的饮水管路进行检查与维修。村民们都说:“多亏了咱的第一书记,为我们马坊村村民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啊!”

朱爱民告诉记者,每一次出村去跑资金、跑项目,他都想方设法,不遗余力。“觉得这就是自己的责任,哪怕能为村民办成一件很小的事情都觉得很欣慰。”马坊村因为地理位置偏僻,村里面的留守老人居多,一些老人买东西特别不方便,特别是白面、大米这些日常食品买不来、搬不动;马坊村小学没有体育用品,图书少。在得知这些情况后,他积极与岚县民间爱心社沟通,与中船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接,为马坊村贫困学生购置书籍、体育用品等物品,对全村困难群众、老党员进行了慰问,为每户发放白面、大米各一袋。

马坊村作为典型的纯农业村,贫困现状由来已久,主要因自然限制,传统农业收入微薄,无工业,贫困户致富无门,缺乏长期产业,如何建立稳定的脱贫机制,让“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这是他心里面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

他在走访入户的基础上,与支村两委班子商讨制定了精准脱贫方案,结合各小组的现状、农业发展基础、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护分门别类地制定“一村一品”产业扶贫开发措施。2015年,他积极争取单位每斤补贴一元,当年为村民购买1万斤优质马铃薯原种,由村民自愿进行马铃薯原种试种。2016年,扶持马铃薯籽种2.5万斤,单位每斤补贴一元。2017年,扶持马铃薯籽种2.9万斤,补贴三万元。三年内在全村范围推广种植,实现集约化经营。

马坊村是一个距离县城偏远的村庄,村民打电话信号时有时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他与县移动公司负责人多次沟通协调,终于在2016年建成了总投资60万元的移动铁塔项目,实现了全村网络全覆盖。

吃水问题解决了,路顺畅了,村卫生室建成了……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

从2015年驻村到现在,朱爱明踏遍了马坊村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只要提起朱爱明,马坊村人人为他点赞。“在没有来这里之前,对于‘第一书记’这个词语还没有概念,现在觉得这个称呼其实就是一种责任,更明白了百姓事无小事的道理。”朱爱明说。

对于马坊村脱贫后的规划,朱爱明已绘制出一张蓝图:“以‘土豆+旅游’产业为抓手,探索‘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充分利用绿色、生态等资源优势,发展集体种、养殖业、旅游业等产业,逐渐形成‘一村一品’格局,让村民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能致富的道路。”

苏赵珍:摸村情问民需用心用情真扶贫

从岚县县城驱车十几分钟便可到达东村镇刘家沟村。村里街道整洁,墙体是统一的青灰色。刘家沟村委办公室里,驻村工作队长苏赵珍正在电脑上整理着村里的资料。脱贫进入倒计时,办公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我刚来时村里连个办公室都没有,有什么事都去支书家,更别提什么‘三会一课’等制度了。”

除了驻村工作队长,苏赵珍还充当着“第一书记”的角色。“第一书记”是岗位,更是责任。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背负着组织的信赖和人民的期待,呼唤着第一书记能在脱贫一线做出表率、干出实绩。

刘家沟村辖有两个自然村。户籍人口261户68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15户292人。由于该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薄弱,耕地产出率少,其他农副业发展不充分,于2014年建档立卡时确定为整村贫困村。

2015年,在县编办登记局工作的苏赵珍被分配进驻该村开展帮扶工作。深入到群众家里,解决群众最棘手的问题。这是苏赵珍来到刘家沟村给自己立下的规矩,了解村里面存在的问题,调查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成了他的日常工作。他组织驻村工作队与镇村干部对贫因户进行调研,逐户制定帮扶计划。

号召50户贫困户自筹19.2万元,争取扶贫切块配套资金27.2万元,购买回母驴23头、农机具36套,发展村脱贫产业,群众增收效益明显。为进一步把帮扶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他经常入户面对面地向贫困户宣传政策、为村民答疑解惑。“在村里留守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对于扶贫政策,讲一遍他们不一定能了解,所以需要反反复复地解释。”

苏赵珍驻村已是第三年,工作做得不少,但归根结底还取决于老百姓买不买账、是否认可。“苏书记给我们村做了很多事,帮我们大忙了。”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刘贵平对其大加赞赏。

在做扶贫工作的同时,苏赵珍积极开展基层党建工作,争取资金4万余元改造村委,配备办公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在他的努力下,村“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得以正常开展。党员参与村内事务的积极性更高了。在他与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村内实施了水质提升工程、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田间道路贯通工程、村庄美化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提高,全村贫困户由原来的120户292人减贫为1户1人,2017年底刘家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樊虎:脚上沾满泥土 心里装满真情

“刚来官桥村对村民们稀饭里煮土豆的做法很不习惯,现在挺爱吃。以前我没有接触过农村,到了这儿,感觉这地方挺好的,村民很淳朴。”1980年出生的樊虎是文水、岚县开展县际结对帮扶活动后,由文水派驻岚县的第一书记。

樊虎来的时候是个冬天,转眼已是两年有余。他驻村后,立即与村干部对接,通过座谈走访,结合自己掌握的文水先进做法,诚恳地向村两委提出建议:“要想村民脱贫致富,先让支部活起来,党员动起来,发挥组织的强大力量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脱贫这根硬骨头就一定能啃得动、啃得下。”该建议得到采纳。“官桥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普遍以种植玉米为主,近几年玉米的产量与价格不成正比。村民脱贫愿望强烈,也很有想法,但怕承担风险,不愿意尝试,内生动力不足。”经开会讨论,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脱贫发展规划,最终形成党支部的决议:委托岚县源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村洼上流转村土地1300亩,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流转的1300亩土地由源泉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蔬菜、糯玉米、地膜土豆、地膜谷子等高产高效农业;村委将扶贫切块帮扶资金87.4万元与贫困户扶贫帮扶资金每人1000元入股到源泉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购置农机作业机器统一经营管理,一方面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为村民耕作土地,另一方面通过对外作业获取农机耕作报酬。

2017年1月,官桥村1300亩流转土地工作顺利完成。这个春节,他回家跟家人吃了顿年夜饭,便又赶回了官桥村。协助村两委提前部署,与合作社负责人规划种植蔬菜、经济作物的种类、区域、规模等事宜。经多方联系,他带领部分党员到文水县一种植合作社取经,引进其先进滴灌技术,并多次邀请有关种植业的专家到现场指导,结合专家意见及本区域地势平坦的优势,确定了购置大型农业机械进行现代化规模种植。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为了方便工作,他将行李搬到田边临时搭建的活动房内,吃住在工地。每日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村民们看到这个外来的“第一书记”为全村的脱贫奔小康都如此拼命,纷纷主动请缨加入到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中来。

园区的蔬菜等农作物熟了,他就跟驻村帮扶团队四处跑市场,找销路。“经过扶贫团队的共同努力,我们村生产的农产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去年需派出专门人员到市场进行推广、销售,今年是他们来我们村拉货,还得要提前预约。且今年的蔬菜价格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各类蔬菜销售共计39万元;渗水地膜谷子6万元;土豆原种80万元。合作社累计优先使用贫困户共计3000人次,支付工资约37万余元。通过产业扶贫,惠及142户333人稳定脱贫……这是官桥村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运营以来的成绩。“农户流转一亩地可获得租金500元,土地保底分红200元,机械保底分红为300元,贫困户还可为园区工作获得报酬,农产品销售后还可进行二次分红。这就是我们村的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运营、贫困户参与、产业化发展扶贫模式。”

樊虎说,经岚县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一步,官桥村将建设30亩大棚,加大蔬菜规模化种植。“该项目明年建成投入使用后,能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增加合作社经济收益,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道路。”

刚到官桥村时,有村民问樊虎:“第一书记”能给村里带来啥?樊虎用沾满泥土的双脚和实实在在的收益给出了答案。

史亮明:朵朵食用菌 带富众乡亲

走进岚县土峪乡清水河村欣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食用菌基地,只见一排排大棚在冬日的田野里分外显眼。大棚里整齐码放着成千上万的菌棒,上面布着或大或小像小伞一样的食用菌,空气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菌香。“现在天气冷出菇慢,明年我们再建50个暖棚,那样的话,咱们一年四季都有菇产。我们的食用菌都是绿色产品。”欣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史亮明向记者自豪地夸赞着自家种植的食用菌。

2000年,因工作多年的单位经营不善倒闭,史亮明离开家乡在外创业,搞机械设计加工。他爱琢磨技术,在原单位上班时获得过多项技术能手大奖。

2017年,岚县脱贫攻坚战进行得如火如荼,在外打拼多年的史亮明决定回乡创业。“我已经50多岁了,后半生该为家乡做点事了。”

他瞅准了当下正蓬勃发展的食用菌产业。清水河村是史亮明出生的地方,经北京农科院专家测试,水质、土壤、气候均适宜食用菌栽培。于是,史亮明的欣康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他去食用菌规模化发展的河南、湖北、福建等地考察学习食用菌栽培技术。回来后建起了16个春秋大棚,种植16万袋香菇,开始摸索起香菇栽培技术。“香菇不但位列草菇、平菇之上,而且有‘植物皇后’之誉,也是‘山珍’之一。它还有一大优点是好存放。”第一年尝试,他以劳务方式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在他这里打工的贫困人员,平均年收入达到了3600元。“为了天更蓝,为了舌尖更安全,为了子孙有良田!”这是史亮明的经营理念。当地天蓝水清。今年5月,他种植的香菇经北京农科院进出口检疫所抽检,被鉴定为特级香菇。他给自己种植的蘑菇注册商标“晋康岚清”。

今年岚县把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作为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以股份合作为重点的带贫模式。县财政扶持贫困户2000元/人的产业扶贫资金,入股经营主体,保股分红,连续收益三年。史亮明的公司入股扶贫资金288万元,要帮扶土峪乡三个村440个贫困户稳定增收。“3个村的贫困人口共1100余人,今年10月每人分红160元。今年的分红款已经全部兑现。”

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并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史亮明制作的菌棒成活率达到99.9%以上。他开发研制的食用菌香菇红外线自动控制装袋机、往复式食用菌菌棒搅拌机,目前已送国家专利质检部门进行性能检测,准备明年在同行业进行推广使用。

今年10月,史亮明被吕梁名特优功能食品展销会暨首届农民丰收节组委会评为吕梁市“十佳种植能手”。“我们的香菇销往各大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幸福,不单来源于自己创业致富,更来自于和乡亲们打个“翻身仗”,一起脱贫致富。史亮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现在有个方案,就是在吸收农户到企业就业的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食用菌种植,帮助贫困户“造血”致富,免费提供大棚和技术服务,对食用菌进行保底价回收,让小小食用菌成为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摇钱树”。

一颗善心、满怀热情,史亮明的身影在创业历程中绽放温暖的光彩。如今在清水河村,只要提起他,村民们个个竖起大拇指称赞:“他可是俺们村的能人,头脑灵活有技术,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致富路!”

史亮明认为,要想发展食用菌产业,必须规模化生产。2019年,他计划再投资1200余万元,扩大食用菌基地,“增建30座智能温湿度调控大棚,新建冷库3座,建设菌种科研实验分离室、恒温培菌室、自动化接种室,通道硬化、绿化。还准备在我们这里开一次全国性的食用菌技术交流推会,以此来带动农户种植食用菌的积极性。让农户们看到希望,看到未来。”

郑二小:村干部就是致富“领头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官虽小,却是群众的主心骨,是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东口子村加西口子村,我们一共流转了3000多亩土地种植沙棘。一开始我没想着流转这么多地的,后来一想自己是村干部,就得想办法让村民致富。”指着东口子村沟沟岔岔里层层叠叠的沙棘地,郑二小感触颇深。

2014年12月,被村里人视为外村人的郑二小成了岚县界河口镇东口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我是2008年到东口子村的,在村里育苗、开饭店多年,所以东口子大多数村民认识我也认可我的能力。我被选为本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后,也有部分人对我表示怀疑。”

东口子村地处岚县、兴县、岢岚三县交界处,距岚县县城40公里,属于典型的纯农业山区村。全村共有386户12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651人,贫困人口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总耕地面积2300亩,大多数为坡梁地,村里耕地偏远,村民种地交通不便。“当时村里的基础条件非常差,村民吃水困难,街道也比较破烂,基层阵地年久失修,村里的环境面貌也很差,工作很难开展。”面对如此窘境,郑二小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

改善村内基础设施、村委办公条件;争取项目资金,修建了村文化广场和舞台;完成自来水、水池管道工程;为村内新建了护村河坝150米;修建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卫生室,开展了道路硬化工程,改善了村容村貌……通过郑二小与村两委班子共同努力,东口子村发生很大变化。

作为党支部书记,要带领全村共同致富,不是简单的事情。

2016年,岚县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承接造林绿化工程,并明确要求合作社必须80%以上的社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20%的宜林地贫困农户参与造林绿化工程,而且造林工程所获60%的利润必须作为合作社红利分配到贫困户手中,确保贫困农民真正受益。

东口子村虽然耕地面积总量大,但由于坡梁地居多,土地质量不高,种植收益很低,导致了大多数坡梁地闲置,而村里有许多宜林地和荒山还需要治理。

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郑二小积极争取了购买式造林试点工程,“刚开始很多贫困户有顾虑都不愿意加入,我们让党员率先参与,最后组织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36户98人组建了岚县第一家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岚县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取得造林资质后,合作社承接了1350亩的造林工程。

通过造林工程的实施,该造林合作社不仅销售了本村及周边村的苗木15万株,合作社的贫困人口通过赚取劳务费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

在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取得成功以后,郑二小考虑到村内大部分耕地退耕后农户如何增收这一问题,结合岚县大力发展沙棘产业的契机,在村里实施了林业资产收益试点工程。他带着村民代表专程去内蒙古沙棘基地进行了考察,之后引进了内蒙古大果沙棘种植。工程采用“党支部+村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林业资产收益模式,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林业资产收益模式就是农户将退耕地经营权委托给村委,让村委统一集中进行流转。村委将受委托的退耕地经营权流转给岚县晋森园绿化有限公司,由公司发展沙棘产业。公司将所有沙棘的栽植抚育管护工作全部委托给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实施。在收益的分配中,实现村委、公司、退耕户、贫困户四方共赢。村委每年向公司每亩提取10元收益作为公益公积金,村集体每年将会有1.6万余元的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退耕农户五年内享受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款,五年结束后,每年保底收益每亩不低于50元。不仅有土地分红收益,农户还可以通过沙棘种植、管护等赚取劳务费。“农户冬天剪枝收果,一天也能挣个二三百元。各种收入下来,一年挣个两三万是没有问题的。”

东口子村及周边村都属于山区,野生沙棘分布广泛,发展沙棘产业潜力巨大。郑二小筹资200万元建设村集体沙棘储存加工厂。“沙棘储存加工厂建成后,村委可用建设用地入股分红,实现集体收入大幅增加,农民入股分红。”2017年,东口子村实现整村脱贫。

通过东口子村这几年的变化,郑二小体会到,当前,老百姓最盼望的事就是发家致富。“作为村干部,要有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烈责任感,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要有敢想、敢干、敢试、敢闯的进取意识,思想再解放一些,思路再开阔一些,胆子再放大一些,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郑二小和村支两委的付出,换来了脱贫攻坚的大丰收。

李国建:当好“驻村”干部办好“助村”实事

上明村位于岚县县城西北10公里处。下辖上明和冷泉两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472户1622人,其中贫困户229户742人。李国建既是上明乡挂职干部,同时兼任上明村党支部书记。在其驻村帮扶工作日志本的扉页上用钢笔写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成,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脱贫离不开项目、资金。这几天,李国建忙的头等大事就是跟当地一洗煤厂接洽,让该企业为村里赞助10万元核桃苗资金,准备明年开春后购买核桃苗。“企业也很支持脱贫工作,已经基本谈妥了。去年我们村种了几百亩核桃树,明年我们准备把山上的地全部种植核桃树。”

上明村有4300多亩土地,以种植玉米、高粱、马铃薯为主。“种玉米一亩能收入1500元左右,一亩核桃能收入两三千元,肯定是种核桃收益更高。”

为了引进核桃产业,李国建特意带人去核桃种植大市汾阳进行了考察。核桃喜光,耐寒,抗旱、抗病能力强,适宜多种土壤生长,同时对水肥要求也不严。李国建认为,上明村非常适合发展核桃产业。他的建议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很快,投资60万元,总计3.1万苗核桃被村民种在了自己的地里,“去年种了900亩。只要村里的核桃产业形成规模,后续发展肯定没问题,再开个加工厂啥的,年轻人也可以回来在家门口就业。”

抓党建、强班子、夯实基层阵地依旧是李国建的主要工作。驻村以来,他不断完善和健全村级“两委班子”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了《2018年上明村党支部党建工作计划》,确立了上明村党建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并把每月25日定为“党员活动日”。入户走访300多次跟村民了解情况,与农户拉近心的距离。向皖北煤电争取脱贫攻坚资金5万元,用于平整田间路5公里,美化和净化了村委阵地及村容村貌,并配齐阵地室内设施。落实厕所改造项目107户,培训护工12人,焊工、维修工10人,实现劳务输出30多人次。以党建为统领,以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救助兜底等十二项工程为重点,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极力改善村容村貌;实施危房改造、改水改厕、道路硬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贫困人口收入稳步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上明村为上明乡政府所在地,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附近村里的人都要来这里赶集。占道经营造成了很多隐患。为了解决脏乱差,占道经营等问题,前几天,他经村支两委开会讨论,在村集体土地上规划了一块5亩大的农贸市场。“明年天气暖和了,再争取点资金把农贸市场硬化一下。既然来挂职,总得给老百姓做点事情吧。”

后记

涓涓细流,汇聚成海。像朱爱明、樊虎这样的第一书记;像郑二小这样的村干部;像史亮明这样的带贫企业家等,在岚县还有很多很多,扶贫路上春光满,最美的还是这群“念兹在兹、但问耕耘”的一线干部群体。“说干就干”就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不管任务多么艰巨,还有多少硬骨头要啃,这个承诺都要兑现”。脑海中忽然闪过这句话。为摘掉贫困的“帽子”,一代一代岚州人拼搏奋斗。如今,贫困将在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岚县正以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坚定信心,朝着既定目标坚实迈进。不变的黄土,见证着历史的巨变!

图片由受访人提供

本报记者何玉梅 通讯员马建生 孙涛/文 本报记者张宝明/图

玛法传奇

雷神战纪下载

侠客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