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石雕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海都深读和云聊聊天听爷爷辈教我们看天气[新闻]

发布时间:2020-11-21 20:50:59 阅读: 来源:石雕厂家

海都深读·第三十四期

第55个世界气象日

和云聊聊天

和云聊聊天

闽南网3月24日讯 北极融冰、城市温室,德化雾凇、崇武台风,倒春寒、回南天……

无论我们的职业、年龄、地域有什么不同,天气变化,总是同样地关乎我们每一个人。

人人关心天气,但我们却忽略了看天气。作为城市人,我们习惯了看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却忘记了抬头看一看天,看一看云,也许自己也能识别天气。要知道,气象台预报的准确率最多也才85%。对于局部天气的判断,有时误差更大。可不是吗,有时隔一条街,就会东边日出西边雨。

在民间,一些气象达人,就专注于自己看天。25岁的泉州宅男王俊雄,自称小学五年级就开始爱上天气预报。在他的预测中,有时比气象台还准确。他要出门买菜,准知道该不该带伞。

无独有偶,泉州的林老板,在福州琅岐做房地产,去年春季阴雨绵绵,恰好他要赶工期。他着急的是,没人预报“琅岐岛天气”。最终,一名高中生小叶,给了他“定制版的天气预报”。

昨天,是第55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旨在鼓励人们了解掌握气候知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减少和缓解极端天气带来的影响。

本期《海都深读》,我们就讲讲这两位民间天气爱好者的故事。

我们还想告诉读者一些简单的天气民谚。泉州气象台台长叶宾宾说,民谚虽不那么准确,却有助于普及气象知识。毕竟,泉州的气象站于1950年代开始建立,在科技还未发达的几千年里,人们都是通过观察天象、寻找规律,积累下这些经验。

我们发现,一些天气民谚还颇有闽南特色。这些民谚,代代相传,这些年却逐渐消失,年轻一点的人甚至听都没听过,更别说告诉孩子了。

好吧,读完本期深读,我相信,放下手机,不看预报,您也会看天气。

请问,一小时内会下雨吗?

下雨

追天气,追的是刺激。泉州25岁小伙王俊雄说:“在喜欢追求刺激的人里,有人选择蹦极,有人选择冒险,我恰好选择了追天气。哪里有台风、雷暴、高温,我就冲到哪里。”

也只有在这种极端天气,这个宅男才舍得离开温室。因为兴趣、学习和经验积累,他给自己和家人做了11年私人天气预报。精准到出门买菜一小时。福州一名19岁高三生小叶,因为同一份兴趣和本事,甚至给地产老板私人定制了天气预报,精准到具体某一座海岛上。

有人喜欢拿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吐槽,说它不准是正常的,准才让人惊讶。泉州气象台台长叶宾宾说,根据近几年的平均数值统计,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在85%左右。也就是说,有15%预报出差错的可能性。而这15%,成为市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却也是小王和小叶的乐趣所在。因为,他们不仅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还可以用他们的知识服务别人,方便家人,这也正是越来越精准的天气预报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社会意义。

1℃和一场雨雪里的乐趣

你为什么会去追天气?一追就是5年、11年。

泉州的小王笃定地说:“因为好奇,天气本身变幻莫测,难以捉摸,为什么会刮风、下雨?我就是对大自然某一方面有一些好奇罢了。”

好奇,然后被吸引,再付诸行动去探究。小王从2003年开始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不太一样。他对神秘的“天气预报”充满兴趣,总是对着收音机、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发呆、思考。什么时候会刮风、下雨。

但真正开始预测天气,还是上初中后的事。

2005年2月的一天,冷空气入侵泉州。当时,官方预测当日最低温5℃至6℃,但小王根据自己的观测,认为应该只有4℃。虽然最后证实只有3℃,却已经让他充满了成就感。

像一颗苹果背后藏着一个万有引力定律,小王发现了。现在福州上高三的小叶,也从2009年开始慢慢地发现了其中的乐趣。

去年冬天,福州鼓岭下起了10年一遇的雪。这个气象现象,小叶从几天以来的天气数据和图像曲线变化,早已预测到。他在自己的微博@绿叶的旅行“蜗牛气象观测站”中提前告诉小伙伴:两天前福州下了一场罕见的2月暴雨,本地水汽条件很好;东边一股冷空气步步逼近,带着足够的低温和水汽,一场飘雪蓄势待发!

果然,当天夜里雪就下来了,先是永泰、连江,接着鼓岭。南方下雪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小叶静默微笑地欣赏着网友从各地发来的雪景。而这场冷空气幻化的雨雪,其实已经在他心中的地图,先下了一遭。

很多人会好奇,这种预测的本领怎么修炼的?我们和两个90后聊完后,又咨询了泉州气象台预报员程思,发现民间和官方的天气预报步骤,其实大同小异。

第一步是观测,通过一些设备获得关于风力、气温、湿度等实况数据;第二步通过计算机计算,用相应方程式得出一些气象状况的大走势;第三步,结合某地各类天气发生的要素条件,预报出天气。而这最后一步,就是小王当年天天站在电视机前发呆思考的气象规律及看书积累的经验判断。不同的是,小王和小叶一般是从气象台和一些天气图像、产品中直接获取数据。

“兴趣这种东西,有时就像天气一般莫名其妙。”小王是名手机销售员,对于采访,三推四阻,照片也不让拍,但一聊到天气,兴奋劲儿就来了。

“气象台预报今晚最低7℃,我预测只有5.5℃,不信明天你看吧!”

第二天,他的QQ头像又闪动起来,欢快地弹出一句:“我预测得没错!”

随时随地私人定制天气

私人预报天气,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缩小预报范围,小到哪怕一个区、一片海,对具体某地或某个指标进行细节预报。

在福州做房地产的一名泉州林老板,在微博上粉了小叶一段时间后,就找小叶“定制”了天气预报。去年,他在福州琅岐岛的工程赶进度,正值阴雨绵绵的春季,雨水和不时突发的雷电对施工进度和安全都有直接影响,他需要及时的、有针对性的“琅岐岛”天气资讯。

琅岐岛上没有气象观测站,小叶便用临近的连江和长乐的天气数据,综合推测后,每天向林老板提供琅岐岛的降水概率、温度等天气指标,遇上有雷雨突发时,他还能提前一两个小时向林老板发布提醒。小叶说,官方数据是他预报的基础来源,但气象台面对的是全省或全市的天气。因此,在时效性、关注指标、预报精度等方面,民间的预报可以做到更精确。

泉州的小王则给家人和自己私人定制天气。

坐在电脑前,小王熟练地打开一个叫“天气在线”的网站,输入一串代码,马上就打开一张实时的泉州地区高空图,上面分布着等高线。通过结合气象部门的预测,加上自己观察各大天气网站的数据,得出私人定制的天气预报。

“如果预测未来哪天要下雨,或是高温、台风,我就可以选择去换班、休假,毕竟下雨天,出门购物的人少,这样业绩也比较不受影响。”然后这名宅男,就窝在家里泡一整天的网,和自己创建的“福建省气象爱好局”里的网友们,交流各种“追天”心得。

妈妈出门买菜也习惯问他:“买菜的1个小时内会不会下雨?”要是爸爸要出差,小王就事先预测一下未来天气,让爸爸准备足够衣服;全家出门游玩,更不用担心突然遇上坏天气了。

但对于同事,小王则有所保留。因为以前的同事常看他查看气象图,知道他是个天气通,每天都会问他“今天天气会怎么样?”“今天几点会下雨?”之类的问题,有时预测不准,难免招来冷嘲热讽:“也不怎么准嘛!”这让他觉得,自己喜爱的事物受到了侵犯。

后来换了家公司,小王低调了许多。有时早上出大太阳,同事们认为可以少穿点了,他只会善意地提醒大家下午冷空气就要来了;有时下班后公司聚餐,外面飘着毛毛细雨,大家担心雨会不会下大,没把握时他还是会让大家带上伞。

感受风,感受自然界的力量

“想过从事气象方面的工作吗?”“爱好不一定等于工作,当爱好变成工作,可能会反感或者厌恶,因为工作是有压力的。”小王更愿意将这份兴趣偷偷地收藏着。

除了待遇不高,极端天气要通宵加班的辛苦外,他说:“我接触的气象部门里面,几乎没有人对天气感兴趣。我们这些对气象感兴趣的,很少去从事气象部门的。”

每年台风到来,他经常守在电脑前,看实时数据看到三更半夜。2013年9月22日,“天兔”登陆汕尾,泉州也受影响,小王盯着九级大风站在万达广场,手握测风仪,独自在风中凌乱。这种感觉,如果换成了工作,就不同了。

追了11年天气,小王更清晰地明白,这份坚持,还是源于当年那种对未知的好奇,因为这份好奇,保持了对变幻莫测的天气持久的兴趣。他说,如果没有兴趣,没有长年积累,一般人是预测不来的。

而追了5年天气的小叶,则增添了些许浪漫气息。他说:“风使人的触觉能感受到来自自然界的力量。”冷空气到来的冬夜,他会在下晚自习后,走出室外,站在学校西北角风最大的地方,感受6~7级的冬季大风掠过皮肤,每一个毛孔都感受着冷风带来的体感温度。

台风来之前,他会到省气象台跟踪观测台风。骑着自行车一路从市区往山顶的气象台去,台风的模样逐渐清晰,上山路上急骤的雨水像河水一样淌下,经过风口时,听到耳边风声裹挟着雨声呼啸吹过,大风吹到人身上爽快又强劲,预报上“极大风速”、“短时降雨量”的数字马上灵动起来了,幻化成身体的直观感受。

对他而言,仪器观测记录的数据和指标,最终天气都用客观可感的形式让我们的眼睛和身体去感知。在他眼里,变幻莫测的天气能让每天变得妙趣横生,充满期待。他希望让同学们知道,在每天的学习生活之外,还知道有这么一个每天都在变的奇妙领域。

现在,小叶是“台风论坛”天气版块的版主,继续和一群喜欢追天气的人追逐天气舞台的表演;在“蜗牛气象观测站”,他依旧每天记录着、关注着塞外寒潮的脚步和赤道云团的生消。天气和生活,每天都在变化着不同。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听爷爷辈教我们看天气

今年1月20日,泉州市区出现鱼鳞云,预示冷空气来临。

过了两天,泉州连续降雨,最高温降5℃

我们的祖祖辈辈,一代一代靠经验总结出的气象谚语,也是一种知识。泉州气象台的工作人员说,比起仪器检测,气象谚语并不一定精确,但它总结了天气现象的概率,也蕴含着相应原理。

对于如今的城市年轻人来说,这些知识还是很新鲜的,这些在小时候偶尔听过的道理,他们也许难以再教导给他们的孩子了。

在这,我们整理了这些民谚,请教了泉州气象台的专家和泉州一中地理老师陈华彪来解读。

去年7月,台风侵袭前一天,福州晚霞满天(小叶供图)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气象台:这是一句农人都熟悉的民谚。大气中有微小水滴及尘埃时,阳光容易形成红霞。早上的低空空气通常较稳定,尘埃很少,如果出现早霞,则表示低空含有许多水滴,随着气温攀升,热力对流的作用使得云层渐密,就可能下雨了。

晚霞则相反,傍晚温度较高,但低空大气中没有很多水分,晚霞都是尘埃等对阳光的散射,说明西边天气干燥。气流一般由西向东移动,所以天气不会转坏,自然“行千里”。

不过,气象爱好者小叶提醒,这要排除台风天前的天气。在他的记录中,去年7月台风“海德姆”侵袭福建前一天,泉州、福州多地都出现了满天晚霞。

“炮台云,雨淋淋”,这是闽南多见的炮台云(资料图)

天上炮台云,地上雨淋淋

气象台:炮台云属于堡状高积云。在长长的云层顶部,有一处到数处隆起的云。这种云,底部平坦,水平较宽,通常是中低空对流扰动的结果,随着午后热力增强,就有可能发展形成积雨云,造成雷雨天气。所以,出现堡状云,一般预示将有雷雨天气。

天上鱼鳞云,地上雨淋淋

陈华彪:鱼鳞云也是一种高积云。高积云,云块较小,在厚薄、形状上有很大差异,常呈椭圆形、瓦块状、鱼鳞片或水波状的密集云条。一般,高空冷空气相互交汇,容易出现鱼鳞云。如果鱼鳞云持续扩展,则预示着可能降雨。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陈华彪:所谓黄云,是指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一般容易出现在春夏季,多是来了暖湿空气,强烈对流上升所致。出现这种情况,多降雷阵雨,或伴随有冰雹。

三日风三日霜,三日日头公

气象台:这是闽南一带的特色民谚,反映了本地冬季的天气变化规律。闽南冬天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先刮东北大风并大降温,在地面辐射降温作用下,就会出现霜冻。而在干燥冷高压的持续控制下,天气通常晴好,即有连日太阳(太阳在闽南话中叫“日头公”)。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气象台:这个民谚也有道理。先打雷后下雨,这种雷通常是午后的热雷雨。产生热雷的积雨云范围不大,所以下雨很少。当积雨云在远处时,甚至不会出现降水。

久晴大雾雨,久雨大雾晴

气象台:这是说,长期晴天后出现大雾,过后将是阴雨天;而连续雨天后起了雾,则不会继续下雨。这是因为,久晴后现大雾,预示着暖湿空气增强,一遇北方冷空气南下,则会降水;相反,持续下雨是充沛水汽不断上升,而一旦出现雾,则说明水汽上升运动不足,天气就会转晴。

风静又闷热,雷雨必强烈

陈华彪:夏季闷热无风,预示着雷雨将到。当地面温度很高,大气里湿度大时,空气就有可能对流上升产生雷阵雨。此时低气压强烈发展,在低压中心的风力很小,空气中蒸发大量水,人身上的汗就不容易干,会感到十分闷热。但是水汽多、温度高,也容易下雷雨。

奇热必有奇寒

气象台:这句民谚是指入冬后,如果持续高温,一旦冷空气南下,则会产生较大幅度的降温,并持续较长时间的寒冷天气。这也是闽南人气候经验的总结,年轻人应该也有很多体验,在冷暖空气都异常强盛下,忽冷忽热经常发生。

大雁南飞寒流急

陈华彪:在长期进化中,对一些天气变化,动物有着天生的敏感反应。大雁是候鸟,在秋冬季节来临时集体向南迁徙。大雁感知的,正是北方冷高压逐渐发展,形成强冷空气南下,所以容易形成寒潮灾害。

鱼儿出水跳,风雨快来到

陈华彪:鱼靠呼吸溶解水中的氧气生活。天晴时大气压力高,水里溶解的氧气多,它就安静地沉栖在水底;阴雨之前气压低,深水中的氧气大大减少,鱼就纷纷浮上水面呼吸。

狗洗脸,猫吃草,不到三天雨来到

气象台:这也有一定道理。狗啥时洗脸?狗没有汗腺,炎夏时只有靠张嘴、吐舌头散热。一旦天气异常闷热,嘴和舌都不管用时,狗便跳到水塘或小溪里泡水,或通过洗脸等方式来帮助散热。猫也差不多,汗腺不发达,所以要通过外界降温。

旧伤伤口疼,风湿关节痛,马上要下雨

气象台:在阴冷潮湿或冷空气侵袭变天时,寒湿浸入,使得手术伤口、受伤关节和老人腿部筋肌等部位血管收缩,导致气滞血瘀,就会出现酸痛。故酸痛通常是变天的征兆。这种空气湿度和气压的变化,通常提前半天到一天发生,所以风湿病人等能预报短期内的天气。

有手足癣伤口发痒,可能有雨

气象台:夏季是多雨湿热季节,很适合真菌、霉菌等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再加上出汗多和手足部新陈代谢增加,容易出现手足癣。手足癣伤口发痒,则表示空气中湿气大,有可能下雨。

服务贴

这些手机软件,您可以下

其实现在有很多天气软件,能提供更便捷的气象服务。比如您想到清源山爬爬山,去海边吹吹风,这些软件都能提供单点详细的防晒指数等。

泉州市气象台工作人员推荐的是省气象台的手机客户端平台“知天气”,一旦气象台发布预警信号,手机上就会同步提醒。

气象爱好者小叶推荐的是“彩云天气”,能自动读懂气象图,为用户提供分钟级的自动天气预报,通过手机定位,告诉你未来一小时会不会下雨(雪),你可以提前收衣服或早点回家。

另一名爱好者则推荐“墨迹天气”。去年5月,它则针对空气质量推出“空气果”,像传感器一样,让人们在家中也能知道身边实时温度、湿度和气压,还有PM2.5空气质量。

科普贴

明晨最低温度在几点?

白天出现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4时左右。明晨最低气温,一般在清晨6时左右。但有时最低气温不是出现在早晨,可能出现在白天,所以有时天气预报会说“明天最低气温”。

短时强降水到底多强?

划分降雨(雪)量用的是12或24小时内降雨(雪)量总和。阵性降水意则指降水时间比较短暂(一阵),分为阵雨和阵雪。阵性降水一般不论等级。当阵性降水强度较强,1小时降水量超过20毫米时,就称之为短时强降水。

为什么市民感觉不准?

隔一条马路,一边有雨一边没有,没下雨区域的市民可能会认为“有雨”的预报不准。但在气象业务上,是看一个大区域的多个观测点,准确率达到一定比例,在气象业务上就是准确预报。

预报为啥不能100%准?

主要受观测资料不足、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能力、仪器准确度等三大原因影响。(据央视新闻)

本期执行 海都记者 张帆 彭思思 黄谨 编 辑 杨炯 陈秀洪 视 觉 张娟 龚长旺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闽南网3月23日讯 见一陌生男子躺在路边,他用酒瓶砸男子头部,致其当场死亡,随后放上杂物,用打火机点燃焚烧。

前晚10点40分左右,如此一幕发生在安溪县城西二环路的宝龙广场灯控附近草坪上。

案发12小时后,安溪警方成功破获该起“杀人焚尸案”。嫌犯为31岁的重庆籍拾荒者刘某。至截稿,死者还未有人来辨认,身份暂时不明。目前,案件安溪警方正在调查中,包括刘某的精神问题情况及死者的身份。

现场一堆废墟未烧尽

住在附近的谢先生,是当晚最先发现并报警的目击者。前晚10点50分左右,他正往家里走,一名过路的年轻男子神色慌张,跑来向他求助,说路旁有一簇跳动的小火苗,疑似有人被烧,不敢独自靠近。

“原本有4盏路灯,当晚不知为何,坏了两盏。”谢先生说,灯光昏暗,两人便结伴上前,靠近一看,一名约40岁的中年男子,斜趴在草丛旁,身上堆着的一些杂物烧了起来,“我忙报警,并与年轻男子到附近的店铺内提了桶水,准备帮忙灭火。这时,民警赶到,男子已死亡”。

离现场约1公里处,城厢镇土楼村宝龙街,海都记者见到嫌犯刘某,他神情木讷,在民警的控制下,走访并描述案发前走过的地点和经过。家住宝龙街的老谢说,这四五天来,经常看到该男子在这条路上走来走去,翻垃圾堆。村民们说,刘某看上去头脑好像有问题,不时会喃喃自语,甚至会傻笑。

杀人焚尸,警方12小时破案

据知情者介绍,刘某去年三四月份来到安溪县城,平时在大街小巷拾荒,卖钱为生,居无定所。刘某并不认识死者,案发当晚7点多,刘某到宝龙广场,来回乘坐近10趟电梯,本想去看电影,但钱不够的他随后从广场出来。过广场红绿灯时与一辆小车刮擦,弄坏小车的观后镜,刘某被车主打了一下后,便往灯控附近的人行道走去。看到一男子躺在草坪上,刘某叫唤男子,男子没有理会。刘某就用旁边的酒瓶砸男子头部,男子当场死亡。随后,刘某放上杂物,用打火机点燃焚烧。

至此,刘某并未离开现场,而是到附近超市买了啤酒,直至警车、消防车、120急救车赶来时,喝完酒的刘某才离开。

该名知情者说,从现场判断,初步怀疑死者也是名拾荒者。昨日上午11点左右,刘某在案发现场约500米处的一个垃圾场被民警抓获,当时刘某像往常一样拾荒,落网后,也很配合警方的调查。(海都记者 董加固 见习记者 李斐斐)

事发安溪县城,犯罪嫌疑人昨日指认现场

焚尸现场(红圈处)

据泉州晚报消息,“前一天晚上我经过的时候,还看到一个男的蹲在那里挑着火苗,以为他是在烧什么垃圾!”昨天上午,经过安溪县城二环路华侨职校路口时,一名踩三轮车的老人听说路边有个人被杀害后,尸体还被放火烧了,惊得一时嘴都闭不上来,因为当时他刚好经过。

案发现场位于安溪宝龙广场红绿灯路口旁的人行道上,警方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树荫下的草丛中,还有一堆焚烧过后的灰烬,旁边几棵树的树干上有血迹。不少群众在外围议论纷纷。

这名踩三轮车的老人告诉记者,大约在前天晚上11点左右,他经过案发地点时,见到一名男子蹲在路边的树底下,用什么东西挑着火苗。“我当时觉得挺奇怪,都那么晚了怎么还在烧垃圾。”老人说,虽然觉得这个人怪怪的,但是没想到是在焚尸,看了一眼就走了。

案发当晚,安溪当地网友在网上发布的照片显示,现场火烧得很旺,呈长条形,并引燃了旁边的草丛。一网友声称目睹了现场,“死者年龄大约40多岁,背上有火,头都是血,右手翘起,双脚并着,趴着不动。”

犯罪嫌疑人(红圈处)指认现场

据附近村民称,前天晚上有村民经过时,发现有个人躺在地上,身上已经着火了,就打电话报了警。安溪警方赶到现场后,确认人已经死亡,随即封锁了现场,并介入调查。

现场一警务人员告诉记者,受害人是一名男子,昨天上午9点多,受害人的尸体被送往安溪殡仪馆。昨天下午,记者从安溪殡仪馆了解到,还没有亲属到殡仪馆认领尸体,死者的身份也不明确。

昨天中午时分,一名犯罪嫌疑人在大批警察的看护下,被带到离案发现场一段距离外的高速桥下指认现场。据悉,这名男子是重庆人,额头部位还有个伤口。在现场,男子神情自若,话很多,向民警讲述着相关细节。他身穿一件暗红色外套,衣服的正面还可见有清晰的血迹。男子手上提着一个电脑包,他把民警带到高速路防护坡的一缺口处下方,称自己住在高速路的另一侧。

为何杀人焚尸?犯罪嫌疑人和死者是什么身份?截至记者发稿时,安溪警方未披露案件的相关信息,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 林加华 戴晓晖 文/图)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闽南网3月23日讯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春暖花开的日子。小草长出了新的嫩草,残雪融化了,到处可见花草树木……”电脑桌上这篇《森林公园一日游》的作文还没写完,10岁的小斌却在电脑桌旁的一条窗帘绑带上停止了呼吸。

昨日下午两点左右,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医生在对小斌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抢救后,宣布抢救无效。警方表示,经法医,初步鉴定,小斌确因窒息身亡,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这里,我们也整理出了孩子独居家中时可能遭遇的九大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可供您参考。

窗帘绑带(画圈处)约0.6米长,末端距地不足1米,有绳结

【事件】

事发时 两男孩独处房内

小斌是家里的独子,他的爸爸是泉州洛江人,在上海打工;妈妈在泉州市区东海附近的制衣厂上班,因此,带着小斌住在泉州丰泽东海后埔社区的爷爷家,爷爷帮忙照看孩子。

意外发生时,小斌的妈妈去上班了,家里只有60多岁的爷爷在。爷爷说,当时他在一楼煮饭,小斌就和同学小成(化名)在三楼的卧室玩耍。突然,小成跑下楼说,小斌挂在窗帘上不动了。爷爷赶忙冲上楼,发现小斌跪在地上,头吊在窗帘右边的绑带上,脸色青紫,没了呼吸,他马上将绑带拆了下来。

海都记者看见,事发卧室左侧摆着一张电脑桌,桌上有电脑、零食和小斌的那篇作文。桌后是黄色的窗帘,窗帘两边原有两条用来扎窗帘的绑带。左边的绑带约60厘米长,挂在墙上,末梢离地不足1米。

10岁的小成难过地说,当时,卧室里只有他和小斌两个人,他在玩电脑,小斌在一边蹦蹦跳跳地玩窗帘绳子。过了一会儿,他看见小斌跪在地上了,他还以为小斌睡着了,就想过去抱他起来,抱不动,就去楼下叫小斌爷爷上来。整个过程中,他都没有听到小斌叫喊。

小斌的舅舅说,小斌约1.2米高。他认为,小斌的意外死亡和两个孩子贪玩有关,他怀疑,两人可能是在做游戏,模仿电视上一些情节,才会发生意外,“上次他们两个小孩子偷偷骑自行车,骑得飞快,我就说迟早要出事”。

【警示】 怎样才能防止悲剧重演?

孩子,是全家人的心头肉,但由于年少无知等,他们又比成人有着更高的几率遭遇危险。那么,作为看护者的大人们,应该怎么办,才能尽可能地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

小小窗帘绳

隐患却很大

事实上,像小斌遭遇的这种悲剧,已不是第一次发生。在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官网上,列举着这样的数字:在美国,1999年至2010年,120例死亡和113例非致命事故与有绳窗帘有关;2008年至2010年,欧洲至少6名儿童死于有绳窗帘……

CPSC认为,卷帘的危险在于拉绳收于底部,假如绳子滑落,便有可能套在儿童的脖子上;百叶帘可能由于珠链没有用拉紧装置固定在墙上,或是地板上而导致事故。

对此,CPSC的报告称,消费者最好选择拉绳和珠链有固定装置的窗帘,并将其固定在相对较高的位置。另外,窗帘旁边最好不要有可供攀爬的家具,并确保窗帘的前面、侧面和后面没有绳子。

而装修业内人士也指出,如果为了遮阳选百叶窗,最好选择无绳百叶窗,多花一点钱使用遥控装置控制百叶窗的起落。同时,最好在卷帘窗帘上安装一个固定搭扣,防止卷帘突然滑落产生危险。

此外,从2012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我国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07-2011中则规定,产品中绳带、彩带或绑紧用的绳索,长度不应大于220毫米。

上一页12下一页显示全文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刚刚欣赏完一场千年雅乐南音演出,夜幕即将降临,上车后掏出手机,就可将家里的热水打开,一路上鸟语花香,路边郁郁葱葱的行道树映入眼帘……这或许是一名普通泉州人的“未来之城”。

2015年泉州两会期间,市长郑新聪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新一年泉州的发展绘制出了一幅美丽的蓝图。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积极参政议政,对泉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和生态文明多个领域的建设提出建议,为泉州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我们依稀可以看见,未来生活在泉州的人,不但可以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还可以享受生态文明带来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老祖先留下的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生态之城

“海绵”理念 让城市与自然互动

刺桐公园换上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雨水渗透至地层,彻底改变过去无法储蓄的情况。

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巩固提升国家级生态市创建成果。完善“两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生态红线管控措施。积极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抓好造林绿化、水土保持和“青山挂白”治理,加强山体、水域、海岸带生态修复,突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城市回归自然,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这是现代城市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积极探索。

从内沟河的综合治理工程,使其恢复行洪、蓄水等生态功能,到公园道路的“海绵”理念改造,延长城市绿线,提高对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让城市与自然互动。生态文明已成为泉州这座环湾面海之城的发展标记。

■典型案例

刺桐公园:首块“海绵”试水

刺桐公园,位于市区刺桐路和津淮街交汇处西北侧,于1995年动工,两年后建成投用。近年来,市政部门运用生态理念,对公园进行全方位“升级”,从园内道路的铺设,到树底草坪的设置,匠心独运,可以称得上是泉州城对“海绵”城市理念运用的典型示范。

阳春三月的午后,骤雨初歇,记者于刺桐公园南门,行进而入,现场体验“海绵”理念支撑下的公园氛围。昔日,略显狭窄的水泥道路经过翻修,换上了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路面采用了生态透水材料,通过缝隙,雨水渗透至地层,彻底改变过去无法储蓄的情况。园内的道路翻修加宽,拥挤不再是难题。走在大路两旁,绿树葱葱,各色鲜花点缀;漫步竹林小径,更是静谧清幽。

公园四周的铁栅栏围墙已经拆除,只剩下三角梅和其他一些爬藤类植物,筑成一排绿篱。“拆墙透绿”,使园内景色与园外空间融成了一体。细心的你会发现,公园的出入口也增多了,市民进出公园更加方便,能够开放式欣赏公园景色。

■两会热议

突破治水思路 不再“城中看海”

在今年的泉州市两会上,市人大代表蔡进强建议,组建“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领导协调机构,负责组织“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发挥主导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单个部门(单位)能完成的,要统筹协调规划、国土、排水等部门,合力开展“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研究,避免各自为政。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城市“蓝”、“绿”空间明显增加,人居环境改善,让人们看到“海绵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造“海绵体” 让“包袱”变财富

民进泉州市委员会建议,应改变观念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财富,今后城市建设应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水,坚持“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的规划设计理念。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建议,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要逐步形成步行、自行车等立体慢行交通网络;同时尽可能用透水性材料对地面慢行道路进行改造,将公共停车场改造成镂空路面,起到不依赖地下排水管道、最大限度利用绿地锁住雨水的作用。

台盟泉州市委员会也提出,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节水低碳生态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建设,综合应用低影响开发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采取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植被浅沟、截断径流直接排放渗透设施,雨水溏或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

天人合一 造绿色生态建筑

关于打造绿色生态建筑问题,民进泉州市委员会建议,建筑要尽力营造住区的自然生态。

今后泉州在打造生态建筑时,一定要注重研究住区内植被、微生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各种生物之间的共生共荣,根据自然法则来对这些元素进行合理配置,通过植被的多样性,来营造建筑区的环境质量。

上一页12345下一页显示全文 点击进入闽南网论坛>>

女性脱发严重是什么原因

做缩阴手术可以当天回家不

女的老掉头发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