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石雕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在这里上学不论户口

发布时间:2020-07-13 16:45:32 阅读: 来源:石雕厂家

近日,江苏省江阴市新桥中心小学航模兴趣小组学生在制作飞机模型。该校的2200多名学生中,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他们在学校“在真情校园享受生命欢乐”的办学理念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记者 樊世刚 摄

如果不是户口簿上户籍所在地一栏清晰标注的“河南固始”,15岁的黄雅琦似乎早已忘记自己是南京这座繁忙都市的异乡人。

在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里,她像一只自由、自信的鸟儿,活跃在学校的各种“大场面”上。即使叫不出她名字的人,在校园里遇到活力四射的她,也会高声说:“呦,这不是那个小主持人嘛!”

黄雅琦有两个梦想:做一名出色的主持人或是一名成功的设计师。在江苏,像黄雅琦一样,怀着各色斑斓梦想,随父母扎根异乡的少年儿童有150万。受益于江苏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依法保障流动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各项举措,他们中的99%入学无忧,其中有85%在公办学校就读。除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及扬州等5个市的部分县区有农民工子弟校外,其他各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在公办中小学就读。

一视同仁,同城待遇,常常让这些流动少年儿童模糊了他乡与故乡的界限。而对他们来说,这种因深度融合而引发的模糊,便是在异乡追梦的开始。

梦开始的“他乡”

31岁的贵州媳妇施婷也有一个梦,她的梦与自己身处的“异乡”南京,紧紧联系在一起。“将来我的小生意走上轨道了,打算让孩子在江苏读初中、读高中,最好能读大学!”施婷的目光不自觉地投向远方。

她口中的小生意,是自己在家做的一个微店。家里的各项开支,包括全家人租住的60平方米民房每月1800元的租金,几乎全靠施婷的微店每月4000元左右的收入支撑。

但施婷并不觉得难。在南京市秦淮区第二实验小学,老师们都没把孩子当外人,“孩子说在学校不寂寞,因为在学校也有个妈妈,老师就是在学校的妈妈”。

2012年,江苏省出台的《来苏务工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明确,从2013年起,凡具有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随迁子女,均可参加当地中考和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录取。从2014年开始,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随迁子女与本省户籍考生同时报名。据统计,共有7545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江苏省报名参加2015年高考。

“其实从2012年开始,只要父母有稳定合法的收入和住所等,随迁子女在江苏有高中学籍和3年的学习经历,就可以在江苏参加高考。”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卫国说,具体到2015年高考,从报名考试、填报志愿到录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和本地户籍生源享受完全相同的政策,没有任何区别。

在江苏采访,以往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这一群体的多种表述,几乎无一例外被“新市民子女”这个称谓所取代。在父辈用智慧和汗水构建起的梦想家园里,他们不就是一座座都市的新成员吗?

“新市民子女的大量迁入对乡镇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主管教育的副镇长王馥所在的江阴市新桥镇,虽然是个户籍人口仅2.5万人的小镇,却因拥有阳光集团、海澜之家等知名大型轻纺企业,而接纳了3.5万名新市民。

在农民向镇区集中、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战略的作用下,2005年以后,新桥中心小学成为全镇唯一一所小学。撤并村小实现规模办学的第一学年,新市民子女入学便有740人,如今这个数字上升到1795人,占比达63.9%。

考虑到新桥镇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前景,2010年,镇里专门做了一个教育布局整体规划,从次年开始历时3年分3期投入8000万元,按扩大占地面积、增加建筑面积、改造外观立面、局部拆旧建新、完善配套功能、提升校园环境等目标对中心小学进行扩容改造。

“原来中心小学这片既有小学又有幼儿园,我们就把幼儿园搬出这个区域,将小学扩大到能容纳72个教学班、3000名左右学生就读的规模。”王馥坦言,当时考虑,这个规模基本可以应对未来10年、15年甚至20年之内的新市民子女入学潮,但现实是,不到3年时间就用尽了5年的规划量。现在中心小学一年级已经有9个班了,而学校规模的“上限”是12个班。

压力归压力,王馥和镇里的班子成员还是有信心把新市民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好。因为对新市民家庭来说,子女能否有好的教育环境,是他们选择扎根奋斗地域的重要条件;而对王馥他们来说,有了各级政府从政策到经费的支持,办法总比困难多。

找到“自己”的园地

上个学期末,南京莲花实验学校九年级(1)班学生陈明珠在生日那天,悄悄跑到校长李建华办公室,羞涩地递给他一束花,说自己快毕业了,送花表达感激之情。

“我在学校能找到我自己!”陈明珠快乐地回忆起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种活动,记忆尤其深刻的是青春仪式的红地毯上张扬着的自信、积极、大方。

2013年9月,南京莲花实验学校由3所城郊接合部学校整合而成,在这所新市民子女比例高达80%的九年一贯制学校里,如何让孩子们在学校找到存在感,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有根有梦,是李建华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

针对新市民子女阅读弱、英语弱、数学弱,缺自信、缺见识、缺爱的“三弱三缺”短板,朴实、善良、守纪律的“长板”,学校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阅读课程、旅行课程、科技课程和创新课程。德育活动更是追求高大上,开学典礼、青春仪式、毕业典礼、新年晚会,无不透着昂扬向上的精气神。

“大树有参天生长的梦想,小草有贴地行走的愿望。”李建华更愿意如此诗意地表述自己用“柔软”的方式将学生带向未来的期冀。

“青春仪式上,我作为学生家长发言,本来都想好说什么了,但站起来什么都说不出来,没说两句眼泪就流出来了。”快人快语的谢素容怎么看都不像会怯场的人,和丈夫从四川广安来南京打拼,那么多困难都扛过来了,但在双胞胎女儿胡梦蓝、胡舒月的青春仪式上,却控制不住情感的波澜。她说,这几年里,学校给她的感动太多,校长会打来电话讲述女儿的点滴进步,有了小误会,班主任也会第一时间跟进解决。

“相约8:30”校长热线的诞生,源自于唤醒学生自信心的渴望,也引导教师更多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次元旦前夕,一名高个子男生主动清理公共区域的垃圾,恰好被李建华看到,问男生的名字他不说,后来多方“打探”后,李建华一个电话就打到家长那里。正在打工的家长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十分忐忑,生怕孩子惹事,但在得到校长表扬后,又惊又喜。

每次家长会前,送到家长手中的精美请柬,专门给务工人员老板的请假条,不经意间让学校和家长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前家长会上人员稀稀落落,不准时,打手机,有的还带着家里的小娃娃来,现在不仅早早到会,还带着本子认真记录。

“现在家长们积极性特别高,想开个全校的家长会,会议室都太小。”让李建华更欣慰的是,孩子们一扫过去的胆小羞怯,1800名学生身上满是自信和阳光

籍贯为江苏淮安的南京市秦淮区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谭莉,也在懵懂中找到了“自己”。“在这里,我能认识很多朋友,老师对本地生和外地生不偏不倚,我们班7个班委,外地生占了6个。”个子小小但伶牙俐齿、自信满满的谭莉就是6个中的那个班长。“是三年级时,全班同学无记名投票,一票一票选出来的。”谭莉的语气自信而明快。

悉心浇灌的“蒲公英”

2008年,江阴市东部的周庄镇支柱产业——机械制造业、化纤纺织快速发展,新市民子女的涌入呈井喷趋势,从最初的三四万人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峰值的10万人左右。

“当时校舍不足,资源不够,压力非常大。”周庄镇教办主任王凤娣回忆起那段日子时说,镇里除了新建一所42个教学班的小学,还在另一所小学扩容了20个教学班。“十二五”期间,镇里仅学校改扩建便投入1亿多元。

为了把接纳工作做好、做深、做细,2013年,江阴市周庄中学发动教师参与《新市民子女教育质量的现状分析调查研究》课题,了解本校新市民子女原有知识基础、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家庭生活背景等方面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李建华曾经面对的,是比周庄中学更为复杂的局面。

当初参与合并的3所学校中,有两所特征鲜明。一所是区域内的优质中学,另一所则是新市民子女占95%以上的薄弱学校。“优质学校的教师担心合并后学校变差,普通中学教师也因为生源构成的变化产生教学的恐惧感。”李建华直言,“空降”到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当校长的他,一样有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源自于对教学、管理差距的种种未知。

学校的未来该朝哪里去?怎样建成本地生源和新市民子女融合融通的成长乐园?李建华做的第一件事,是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找出两所学校的共性,建立平衡之上的全新文化管理导向。

新官上任三把火,李建华的第一把火就烧在了教师配备上。3所中学原有班级数不变,包括班主任在内的任课教师,全部按照学科搭配、优质和薄弱搭配,重新分配班级。“当时就有家长找上门,不同意换班主任,我请家长给我一个月的尝试期,如果效果不好,恢复原状。家长半信半疑地接受了,一个月后,再没有家长来找我。”

如果不是周庄镇镇长顾文浩提及,外人很难想象,一个乡镇,拥有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级各类学校。每年乡镇全部可用财力的60%—70%,都投到了教育上。

据统计,“十二五”以来,江苏省级财政统筹中央奖补资金用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工作经费达27.5亿元,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对象涵盖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内的城乡公办学校所有学生。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各地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纳入当地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中,从公办学校选拔骨干教师到这些学校参与管理和任教,同时将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学籍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距江阴市70余公里的苏州市,近10年来,外来流动人口登记数由2004年的330万上升到目前的650万左右,总量超过全省总数的1/3。

“流动人口子女超过户籍人口子女,使得苏州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资源面临严峻考验。”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意刚坦言,为了实现“两为主”目标,苏州市每年新建三四十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计划到2020年新建213所幼儿园,但即使如此,在短时间内实现90%的新市民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仍有困难。

目前,苏州市在新市民子女公办学校吸纳率从2002年的51.4%提高到2014年的75.16%的情况下,一方面着手解决新建学校的土地指标问题和教师编制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针对74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实施提档升级工程,并通过公办学校向这些学校派出骨干力量支管支教的方式,帮助解决管理问题。

朱卫国认为,在保障“两为主”这条主线的前提下,应针对新市民子女在江苏入学持续性增长、流动性强、生源不均衡等特点,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适当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记者 柴葳 缪志聪)

遂宁工作服订制

阳泉设计工服

陕西西装制作

丽江定制西服